【中國涂料采購網】涂料市場上的假冒抄襲現象層出不窮,很多正牌產品也都在遭遇著信任危機,給一些知名大牌帶來了負面影響,究竟怎樣能擺脫這種現象?
“山寨成風”的確已經成為國內的一種特色。在這里的大多數行業,大多數知名的品牌,都可謂受到“山寨貨”的摧殘,不僅形象面臨著被山寨商品損壞的風險,渠道和利益也會受到一些沖擊。這樣的結果,便是一些品牌通過模仿、抄襲、惡搞的方式成長起來。因此“山寨貨”往往也被稱為“傍名牌”。
在涂料行業,“傍名牌”可謂無人不知,而“傍名牌”的現象在業內早已泛濫成災。近日,瀟湘晨報傳來一則消息,民族涂料龍頭品牌嘉寶莉狀告浙江某品牌企業商標侵權(也即傍名牌)一案于11月20日在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嘉寶莉要求該企業“停止侵權”,并賠償100萬元。不管最后結果如何,經過各方媒體的報道,該侵權品牌的形象以及產品等各方面都會受到一定影響。類似的事件在前不久也有發生;江門某涂料品牌由于商標侵權東莞大寶化工,最終被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法院判處“依法進行拍賣”,不僅企業被強制關停,多年發展所開發的渠道商也因此嚴重流失。上述這些,只是涂料行業“傍名牌”中的冰山一角;在今年的市場打假中,一大批傍名牌的小企業小作坊最后都被“一鍋端”了。
企業“傍名牌”的原因當然不用筆者贅述。然而,在行業品牌意識與法律意識普遍提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受“傍名牌”所害的企業不再忍氣吞聲,而是開始通過正規渠道如訴訟、與工商部門合作公開打假等方式來保護自身的權益。比如去年引起廣泛關注的立邦聯合工商部門打假等。因此對于“傍名牌”的企業而言,未來的發展風險將會越來越大。特別是當企業通過“傍名牌”的方式發展壯大之后,“被傍名牌”的企業和品牌想必會采取相應的打壓措施。
當然,行業內不乏一些只想謀求短利而不求長遠發展的企業,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傍名牌”的方式如果能獲得利益,當然要趨之若鶩。不過,對于已經走在“傍名牌”這條路上而又期望發展壯大的企業而言,盡早轉型才是明智之舉。
一方面,隨著行業和市場越來越透明,加上政府相關部門關于市場打假行為的力度越來越大,經銷商與消費者所能獲知的行業信息越來越多,而市場中的假冒偽劣行為將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通過“傍名牌”的方式來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其實已經相比以往變得更為困難。另一方面,“傍名牌”由于其所存在的法律風險,在企業逐漸走向正規化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可能成為“定時炸彈”,隨時都有讓企業蒙受重大損失的可能。
因此傍名牌企業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利用現有渠道和技術資源迅速發展正規的自有品牌,而不是考慮如何利用自己的小聰明來獲取更多的利益。由于渠道對品牌同樣存在依賴性,品牌更換對渠道同樣具有消極影響,“傍名牌”產品發展越大,轉型成本就越高。
因此,在不威脅到企業自身生存問題的情況下,盡早擺脫對“傍名牌”的依賴,才是這類企業唯一正確的出路。
涂料企業在發展中還是要以產品質量為重,多在產品的創新上下功夫,做出真正屬于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