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近期的裁員潮涉及了科技、互聯網、零售、汽車、房地產、電商、傳媒、運輸等多個行業,無論是由于市場受到新興沖擊,還是市場調控的影響,無疑都給了企業多重壓力。生存艱難險阻之下,企業轉嫁風險的方式表現在市場中的大規模人員裁撤方面。
外企也扛不住,裁員超12萬人
2024年全球已有387家科技公司裁員126032人,其中包括英特爾、思科、微軟、SAP和Docusign等科技公司。
年初谷歌的廣告銷售團隊裁員數百人,5月谷歌再次從其云計算部門解雇了近200名員工。
微軟裁員了包括Azure云和混合現實單元在內的各部門的1000多名員工。在收購動視暴雪后,微軟從其游戲部門裁員了1900人。
LinkedIn裁員近1000名員工,約占其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6%。
TikTok在全球裁員了1000多名員工,影響了運營和營銷團隊。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宣布,計劃裁減超過1.5萬名員工,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5%以上,以精簡業務并大幅削減開支。這是其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
東芝宣布計劃裁員4000人,作為其重組努力的一部分,占員工的6%。
亞馬遜的裁員跨越了各個部門,包括Audible(5%)、Prime Video、Twitch(35%或大約500名員工)和Buy with Prime團隊。
科技公司OpenText披露將裁員1200人的計劃
UiPath董事會批準,將其全球員工人數減少約10%,即420個崗位。
Snap首席執行官Evan Spiegel宣布將關閉其AR企業服務部門ARES,預計裁員170人。
金融:全球最大的20家銀行裁員超6萬人
銀行業開啟裁員潮,全球最大的20家銀行2023年裁員超過6萬人,僅次于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
巴克萊銀行表示2023年在全球范圍裁員約5000人,占總雇員數的6%。
瑞銀宣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5輪裁員,人數將達到3-3.5萬人,共有超過50%的前瑞士信貸員工可能被裁。
花旗集團正為新一波裁員“做準備”。業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花旗銀行累計裁員約5000人。
富國銀行2023年在全球裁員1.2萬人,并且已經表明,可能會進一步裁員。
摩根士丹利計劃在其財富管理部門裁員數百人,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泰德·皮克(Ted Pick)正尋求控制該部門的成本。
房地產:超5萬人被裁,80%企業瘦身保命
2023年45家上市房企中,有36家房企裁員,比例高達80%,人數超過5萬人。
裁員最多的是花樣年控股、融創中國、招商蛇口、中國奧園,這幾家裁員人數都超過了5000人。
其次是新城發展和金地集團,裁員3000人以上;中國金茂、富力地產裁員2000人以上;合景泰富、保利置業、中梁控股、雅居樂、美的置業裁員1000人以上;剩下23家房企裁員人數在1000人以下。
汽車:整車、芯片、零部件企業同步裁員超3萬人
汽車芯片巨頭英飛凌科技宣布裁員1400人,并將另外1400個職位遷往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
特斯拉內部記錄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已經裁員14%以上。
美國通用汽車在今年6月調整其代理機構職責后,失去大量業務的IPG旗下機構Commonwealth/McCann底特律宣布裁員56人。
廣汽本田被自家員工爆料已啟動超千人的大規模裁員。2023年4季度,廣汽本田已實施成立25年來的第一次裁員,解雇約900名合約工。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宣布,將在2028年底前在德國裁員1.1~1.4萬人。
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計劃裁員7150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3.6%,要求在2025年底之前完成。
博世集團表示,兩家位于德國的變速器工廠將裁員至少1500人,在2026年年底之前在軟件和電子部門裁員約1200人。
佛瑞亞集團未來五年內將在歐洲削減最多1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子公司海拉的裁員。
理想汽車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預計涉及員工人數超過5600人。
蔚來CEO李斌指出,將減少10%左右的崗位。
小鵬汽車的員工總數從2022年的15829人減少到了13550人,裁員人數達到了2279人。
一份大眾汽車集團內部文件顯示,大眾汽車集團為旗下所有公司設立了一項名為“KI 10”的績效項目,旨在三年內將固定成本和人員成本降低20%。
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將在美國密歇根州的Warren裝配廠裁員2450人。
互聯網:知名大廠加入裁員行列,約2萬人被優化
得物宣布,停止或大幅減少在低投入產出比項目上的投入,大約減少5%左右的崗位。
阿里在2023年12月31日員工總數為219260人,截至2024年3月31日,員工總數降至204891人,短短三個月減少14369人。
小紅書開啟新一輪裁員計劃,主要針對績效在3.5及以下的員工,包含3.5和3.25,這部分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30%。
騰訊的員工數量在過去一年減少了2.8%,即約3000人,而且裁員步伐并未停止,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裁員630人。
今年5月底,網絡社交平臺上有字節跳動員工發帖稱:HR說,北京裁員已經裁員到了不讓裁員的地步了。
派拉蒙環球宣布,將在美國裁員15%,預計將影響約2000人,并將持續到2024年底,其中90%的裁員將在9月底前完成。
化工:多家外資企業裁員約2萬人
朗盛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870人,其中在德國地區裁員460人。
陶氏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2000人,占員工總數的5%。
科思創宣布,將關閉位于瑞士弗萊堡的辦事處,該辦事處的近70名工人將全部失業。
巴斯夫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2600人,開始對路德維希港基地進行結構性調整。
3M公司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減約6000個職位。此前,3M已宣布裁員2500人。
贏創正計劃對其全球結構進行徹底重組,數千名員工或將受到這些計劃的影響。
英威達決定停止德克薩斯州奧蘭治的工廠生產,到2024年底,約240個將被裁撤。
殼牌將在2024年裁員200人,并對另外130個職位進行審查。
科萊恩將裁員120人,同時德國Straubing、Planegg和慕尼黑的生物燃料和衍生品業務也將裁員50人。
漢高宣布在重組消費品業務部的工作中將進一步裁員。此前漢高曾宣布希望裁減至少2000個工作崗位,其中德國裁員300人。
物流運輸:多家貨運企業裁員約2萬人
環球物流公司將永久關閉其兩家子公司,并裁員677人。
UPS宣布將裁員1.2萬人,此次裁員將節省約10億美元的成本。
eBay宣布將裁員約1000人,占全職員工總數的9%。
馬士基計劃2024年裁員3500人,以應對市場低迷的挑戰。
美國供應鏈初創公司Flexport計劃在全球裁員約20%。
全球貨物裝卸商瑞士貨運服務公司宣布,將在亞特蘭大的一家貨物裝卸公司裁員235人。
克羅格公司將裁員230多人,并永久關閉位于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和奧斯汀以及邁阿密的配送中心。
運輸解決方案提供商(RXO Logistics)宣布,將在密歇根州沃倫的一家工廠裁員114人。
包裝解決方案供應商Nosco Inc.將關閉位于得克薩斯州卡羅爾頓的一家工廠,并裁員51人。
萊德綜合物流公司在伊利諾伊州羅密歐維爾的一家卡車公司裁員29人。
德國鐵路貨運公司正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計劃裁員1800人。
Uber旗下位于芝加哥的貨運經紀部門Uber Freight將裁減其數字經紀部門約150個職位。
物流公司Flexe已經裁減38%的員工。
30多萬人被“優化”,市場迭代升級進行時
據涂料采購網不完全統計,以上行業領域,幾百家知名企業宣布裁員,人數超過30萬,涉及到崗位包括管理、運營、技術、財務、銷售等,這還不包括已經裁員卻并未公布的。這一行為的原因,被簡單的歸納為“面對內外部挑戰時采取的一種成本控制和戰略調整措施”,但實際上卻錯綜復雜,有些行業的困難程度甚至已經逼近了疫情期間,讓人大跌眼鏡。
一方面是能源緊缺帶來的成本增加,讓企業不得不選擇先拿人工成本“開刀”,優化組織結構,裁撤人員降本。另一方面眼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為了應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就必定要衡量利弊后做出能夠讓企業存活的選擇,比如聚焦核心板塊,關閉虧損工廠,收縮部分業務等待,這其中也涉及到員工的安置。無論哪種情況,企業員工都成了首當其沖受害的組成部分。
另外,在各行各業價格戰頻繁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要與時俱進,比如引進人工智能,或者在生產制造運輸等多個環節進行更新換代,在AI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紅利中,人工裁撤將被視為企業優化運營、降低成本和集中資源于核心業務的關鍵步驟。不難預計,在科技的更新迭代下,市場的升級和裁員“降本”之路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