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靠政府債撐著,企業和居民端已經完全躺平,尤其是房價在短暫的政策效用后開始失速下跌。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6%,比7月份的漲幅擴大了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比上個月收窄0.1個百分點。但觀察CPI的分類指數漲跌幅度,非常清晰地看到,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受季節性的波動大的食品價格,不包括食品和燃料的核心零售價格,仍然處于下跌趨勢中。
房價暴跌,地價暴跌,鋼鐵、水泥、玻璃全線下跌
房地產市場銷售量方面,8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3.6%。房價方面,國家統計局9月14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當月69城中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北上廣深也不例外。值得關注的是,在同比方面,廣深雙城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已下降超過10%,降幅大于大部分二三線城市。
2024年上半年上市房企中報顯示行業盈利狀況仍不樂觀。50家頭部房企上半年營收與利潤規模雙降,其中營業收入14572億元,同比下降13%;毛利潤1615億元,同比下滑34%;凈利潤虧損37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加大至479億元,盈利難已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普遍現象。
進入2024年,多地計劃供地規模仍有下滑趨勢,“少量多次”的供地模式也在沿用,加之房企拿地熱情普遍不高,土地市場供需規模持續“縮水”。從土地出讓金24城市榜單來看,重點一二線城市一如往期,收金排行更為靠前,近半數城市平均溢價率為0。
近期,鋼貿圈流傳著一條消息,說鋼鐵價格已跌至接近煤炭價格的水平。河北唐山的普通方鋼價格已創下近七年來的新低,跌至每噸2860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9月上旬螺紋鋼價格3154.9元/噸,較2023年同期的3704.4下跌,下跌549.5元/噸,跌幅15%左右。
2024年上半年,在47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僅有32家實現盈利,其中只有1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不足三分之一。這一數據充分反映了鋼鐵行業當前的經營困境。
水泥價格方面,1月上旬至9月上旬流通領域普通硅酸鹽水泥(P.O 42.5散裝)均價321.52元/噸,較上年同期均價360.85元/噸下跌39.33元/噸,跌幅約11%。另據市場反饋,P.O42.5散裝水泥8月中下旬在關中區域驚現140元/噸的較低報價。較上年同期市場價格下跌達100元/噸以上。從近年水泥價格走勢來看,自2021年10月創歷史新高后,均價中樞持續下移。水泥產量方面2024年8月份水泥產量15763萬噸,同比下降11.9%;1-8月水泥產量115907萬噸,同比下降10.7%。
20家水泥上市公司虧損的企業近一半,合計虧損約37億元,就連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凈利潤也近乎“腰斬”。且絕大多數企業是靠砂石骨料及延伸產業的彌補主業才不至于虧損或成巨虧。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開數據
玻璃價格方面,9月上旬流通領域浮法平板玻璃(4.8/5mm)報價1318.8元/噸,較2023年同期2107.6元/噸下跌788.8元/噸,跌幅37.43%。
相關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玻璃市場的變動與水泥及鋼鐵類似。其價格大跌是市場供需失衡、經濟因素、產能過剩問題以及政策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與水泥行業類似,玻璃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國內玻璃生產企業眾多,部分企業生產規模較大,導致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市場供求關系失衡,供給大于需求,加劇了玻璃價格的下跌趨勢。企業間的激烈競爭也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問題,進一步推低了玻璃價格。此外,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波動等也會對玻璃成本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玻璃價格。
煤炭價格的變動對于鋼鐵、水泥及玻璃價格的變化也有一定的影響。2024年9月上旬,流通領域煤價較上年同期出現不同幅度下跌,其中焦炭同比下跌22.7%。4500~5800大卡動力煤同比跌幅在1.9%—2.2%之間。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化工行業不少產品也出現了價格暴跌的情況。8月化工價格指數繼續回調,報114.4點,月環比下跌3.4%,年同比下跌0.5%。在9月2-6日一周內,72個品種出現下跌,下跌率54.55%。跌幅最大5個品種,異丙醇(-7.12%)、丙酮(-6.70%)、甲苯(-6.36%)、PTA(-6.31%)、異構二甲苯(-5.90%)。
公路、地鐵巨虧,港口暴跌
今年上半年,19家營收主要為公路通行費的上市企業和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上半年營收普遍上漲,但凈利潤卻出現下滑。
公共交通32個地鐵城市中,有27個城市在虧錢。多如北京虧了兩百多億,少則如福州、溫州也有1億左右的虧損。
港口方面,上半年,國際航運經歷了“一艙難求”“天價運費”的瘋狂行情后,近段時間風向又發生了轉換。9月13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運價指數再次遭遇大跌,滑落至2510.95點,較上期下挫215.63點,大跌近8%,運價回落至5月中水平。據市場反饋,現在運費基本上每周都在降價,上個月深圳發往安特衛港的海運價格大概在每高箱6000多美元,現在的報價約為每高箱4800美元。
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燃氣、蔬菜、水果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與此同時,居民端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燃氣、蔬菜、水果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氣,疊加地鐵票、高鐵票、公交票以及糧、油、蔬菜、水果等公共服務費用及生活必需品幾乎是同一時間集體上漲。
2024年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0.6%,同比漲幅連續7個月為正,同比漲幅是2024年2月以來最高。分項比較看:CPI增幅前三:鮮菜21.8%,豬肉16.1%,鮮果4.1%;CPI降幅前三:交通工具-5.5%,羊肉-6.3%,牛肉-12.9%;本月不同的是鮮菜和鮮果進入了前三,百姓必選消費在漲,可選消費在降。
液化天然氣(LNG)2024年9月上旬報價5265.1元/噸,較上年同期的4092.4元/噸上漲1172.7元/噸,漲幅近三成。自從發改委去年2月下發《關于提供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有關情況的函》以來,已經有超過130個市縣發布了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動居民燃氣價格上漲。其中,重慶多個區縣居民質疑換表后燃氣費翻倍,燃氣公司單季度凈利潤暴增824%,同期成都氣價上調了0.16元/m³,深圳漲了0.31元/m³。
電價方面,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建立健全居民充電峰谷分時電價機制,優化峰谷時段設置,合理擴大峰谷價差。今年是新一輪電改九周年,電力改革給電力行業與工商業帶來了巨大變化,其中峰谷分時電價機制是深化新一輪電改中的重要內容,是引導電力用戶削峰填谷、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機制。此舉也變相提高了部分行業用電價格。
水價方面,近兩年我國部分城市和地區相繼宣布調整水價信息,其中不少地區的水價調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未理順供水價格機制與用水價格多年未調整的雙重夾擊下,多數自來水企業日常運營虧損或微利,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水價調整被視為破局關鍵。
依據《城鄉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要求“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設置應當不少于三級,級差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以廣州市為例,原來最低檔是1.98元/立方米,現在上調至2.6元/立方米,上漲幅度31%。
高失業率、收入停滯、居民物價上漲,引發市場對于通縮論的擔憂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水泥人網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居住、交通通信支出增加均超過10%,醫療保健、教育文化、生活用品、衣著等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2024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
一方面失業率增加,另一方面支出增加,疊加吃穿住行價格上漲,工資收入減少。相關市場分析人士稱其為結構性通縮,即剛性需求的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其他商品價格和資產價格大幅下降。這種通縮,是低收入者的通脹,高收入者的通縮。增加低收入者的剛性支付導致高收入者的財產貶值。從金融角度看,債務率太高引發家庭修復資產負債表,是通縮的原因。從需求的角度看,消費長期跟不上生產,導致了通縮。這種制度周期導致的通縮,必須通過改革制度,才能獲得走出通縮的動力。
公共服務費用上調的本質,一是國際市場中,原材料成本提高,二是土地市場走冷,地方收入下降的無奈之舉。一漲難解千愁,公共服務費用上漲后,物價普漲緊隨其后。水電等費用上漲之后,物業運營成本抬升,物業費會隨之上漲。
大家因為公共服務費上漲而不敢消費,整個社會的消費總需求下降。特別是一些非必要的消費項目,最難受的還是夾在中間的店家,一邊是上漲的成本,不漲價就難以獲利存活下去。一邊是克制消費的消費者,需求減少,商品難以賣出去。最終的結果,除了苦苦支撐,就是關門止損。一波關門潮可能要來了,緊隨其后的,還有降薪潮和裁員潮。
在當下這個經濟增速追不到通脹的時期,我們陷入了難受的惡性循環。成本上漲帶來了物價上漲,物價上漲抑制了消費需求,進而使經營者入不敷出,最終又導致大家收入跟不上預期,又進一步抑制了消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