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他上市公司在停車檢修時的說辭一致,渤?;瘜W稱本次停產檢修對生產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實際上,處于行業內龍頭地位的上市企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行業熱議,也有可能引發整個行業的蝴蝶效應、特別是長時間停產這種行為,不僅會影響本企業的產量,還會對行業起到一個“風向標”的作用。
超1000萬噸產能被叫停!50多家化工企業檢修
據涂料采購網不完全了解,停車檢修是化工行業重要的一環,對于設備運維和正常生產以及安全運轉起到關鍵作用,大部分安排在下半年三季度,但近幾年為了“對抗”供需失衡的市場壓力,也成了全年隨時可能出現的應對性措施。臨近年末,多種原因帶來的停產接踵而至,50多家化工企業停車檢修,有些時長超過2個月,直接跨越到了2025年,有些則是行業內的聯合停產,讓下游企業開始盤算,自己的備貨還是否充足。
BDO:多套BDO裝置檢修或換劑,新疆美克二三期停車,新疆天業停產檢修,新疆藍山屯河一條線停車檢修,陜西陜化全線停車、山西融和停車檢修,陜西黑貓停機檢修、內蒙古東源一期10萬噸裝置停車檢修山西三維、福建湄洲灣裝置停車。涉及產能大約210萬噸,平均開工率降至44%。
環氧氯丙烷:江蘇海興13萬噸/年丙烯法裝置處于停車中,浙江鎮洋6萬噸/年裝置停車中,廣西錦澤停車中,行業整體開工率在5-6成。
環氧樹脂:揚農錦湖、東營赫邦負荷9成,江蘇瑞恒、湖南石化、山東德源、昆山南亞、南通星辰負荷8成,昆山國都、黃山錦峰負荷7成,黃山源潤新材料負荷6、7成,巴陵石化負荷6成,浙江豪邦化工負荷5成。液體樹脂整體開工率在7-8成,固體樹脂整體開工率5-6成。
PC:10月份至今,國內共有3套PC裝置停車檢修,其中,平煤神馬及嘉興帝人均為既定檢修,魯西化工PC裝置一條產線臨時故障停車。國內PC行業平均周度產能利用率為79%左右。嘉興帝人PC裝置產能共15萬噸/年,十月下旬部分裝置檢修,負荷降至45%,當前全線停車檢修。
雙酚A:南亞塑膠一期、利華益維遠一條雙酚A產線停車檢修中,雙酚A行業裝置整體開工率在6-7成。
PE:齊魯石化7萬噸/年低壓A線裝置停車,7萬噸/年低壓B線裝置停車,12萬噸/年老全密度裝置停車,25萬噸/年新全密度裝置停車;燕山石化6萬噸/年老高壓裝置一線計劃停車檢修,7萬噸/年低壓裝置一線經營性停車,蒲城能源30萬噸/年全密度裝置停車。
PP:東華能源(茂名)40萬噸/年產能故障停車檢修;富德(常州)能源產能30萬噸/年裝置尚無具體復工日期。
高順順丁橡膠: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萬噸/年裝置停車檢修。
PTA:中泰石化120萬噸裝置停車,東營聯合250萬噸裝置計劃11月13日檢修15天。
MDI:上海某MDI工廠60萬噸/年MDI裝置計劃11月中下旬檢修25天左右。
TDI:上海某大廠31萬噸TDI裝置于11月存檢修計劃,預計持續三周時間。
二氯甲烷:浙江衢化40萬噸/年甲烷氯化物裝置輪流檢修,江蘇理文16萬噸/年裝置計劃檢修,魯西裝置整體負荷維持五成,錦億科技仍保持9成運行。
酚酮:三井化學稱,石化三井40萬噸/年酚酮裝置計劃11月中下旬停車檢修12天左右。
丙烯腈:安慶石化2#13萬噸/年丙烯腈裝置停車檢修。
小蘇打: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堿業(馬蘭牌)25萬噸裝置停車。
鈦白粉:10月份鈦白粉產量減少約6萬噸,整體環比減幅約4%,十余家鈦白粉企業10月份減產,涉及四川龍佰集團、廣西百合等。其中金海鈦業、濟南裕興、鈦都化工減產30%,西隴化工減產60%,攀枝花鈦海減產10%,中信鈦業減產50%,安納達減產25%,攀鋼釩鈦、江蘇鎮鈦、湖南玉兔10月停產。大互通11月減產三周,藍星大華11月有檢修計劃,重慶鈦業12月下旬有檢修計劃。
原材料緊缺高價,下游冷淡低迷,化工企業大洗牌加速?
超過50多家企業停車檢修,單次檢修最長區間長達65天,還有些一直在檢修階段長期未開工。雖然看起來都是設備的階段性運維,但實際背后的邏輯卻各不相同,也意味著他們將走向不同的道路。
以涂料上游重要原材料鈦白粉來說,上游鈦精礦和硫酸的高價壓力讓鈦白粉廠成本大大提高,這是企業選擇停限產的主要因素。年末環保安全檢查的趨嚴,也讓礦產企業的生產節奏放緩。原材料緊張導致生產難以為繼的因素,同樣作用在鋇礦、鈣礦等礦山資源類,國家環保政策的收緊作用下,年末這些礦產品的生產將陸續縮水,社會庫存也將有所下滑。
另一類代表性化工品則是樹脂、PTA等,主要的停車檢修因素是下游市場的冷淡。比如PTA下游是應用于紡織服裝的聚酯,而全球服裝市場需求不振,受貿易摩擦等影響增速放緩,PTA的需求也在下滑。樹脂的下游產品電子、3C、風電等持續低迷,也讓這條產業鏈價格地位震蕩,生產商面臨高成本和低銷量智能選擇停車檢修降低成本風險。
其余的眾多化工品,或許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最終無一例外的還是指向了上下游壓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導向。雖然產業鏈上的痛點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但在海外地緣政治沖突頻發之時,也存在西方圣誕節海外客戶提前備貨、國內雙節提前放假、環保安全檢查加壓等多重變動,機會和風險對沖帶來的可能是小高潮,也可能是新的寒冬。那么眾多化工企業“躺平”應對之法,能否真的改變供需關系扭轉時局,并達到期待的漲價和盈利目的,還是加快了企業被淘汰的速度,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