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外資涂料巨頭宣偉發布《客戶函》,稱近期中美兩國的關稅政策出現變動,宣偉公司正在盡可能采取商業上合理的措施來抵消這些關稅帶來的潛在影響。將持續審查并評估最符合客戶利益的方案,包括利用多元化的采購渠道、與供應商緊密合作以減少影響、優化物流流程確保及時交付,以及制定有效的緩解策略,盡可能保障供應鏈的穩定。

盡管宣偉的函件表述的很含蓄,并未直接提及漲價,但其文字中提到的用以抵銷關稅潛在影響的措施,想必是多方面的。而其受到的影響,也是廣大涂料化工企業共同承擔的。龍頭企業尚且無法完全不受影響,就更不用提中小企業的處境了。

近期,陶氏、瓦克、奧升德等外資化工企業陸續宣布價格上漲,且涉及了多種核心產品。
有機硅巨頭瓦克化學宣布,從 5月1日起,將對歐美市場的乳液及乳膠粉價格進行上調,最高漲幅達5%。
另外不少海外化工企業表達了對于加征關稅造成影響的擔憂,成本增加也直接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如果難以通過內部消化來應對,那么用提高售價的方式來轉移成本壓力,也是被逼無奈。
在海外化工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還出現了讓全球化工產業鏈為之震顫的情況,那就是物流運輸方面的壓力增大。無論是運費的增加還是采購銷售的周期變長,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最終作用在業績方面。
在眾多交通運輸方式中,海運無疑是受到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較大的方面。美國對華的54%的疊加關稅迫使企業轉向東南亞采購,但越南、泰國港口裝卸能力短缺導致“潮汐式擁堵”風險。另外,紅海危機與罷工威脅仍存,美國對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雖短期提振信心,蘇伊士運河通行量較2023年同期下滑70%,繞行成本推高運價。這也解釋了為何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ONE等龍頭相繼宣布收取相關附加費,且涉及遠東至北美、亞洲至地中海地區等航線。
赫伯羅特:5月12日起,東亞至北美征收PSS(旺季附加費),20尺柜1000美元,40尺柜2000美元;亞洲至拉美GRI(綜合費率上調)20尺柜500美元,40尺柜1000美元。
馬士基:5月15日起,遠東(不含中國/香港)至美加PSS,20尺柜1000美元,40/45尺柜2000美元;中國/香港至東非PSS同步上調。
除此之外,在涂料化工等工業領域,乃至交通運輸行業都必不可少的潤滑油也在近日迎來漲價風潮。近期多個國家互相加稅的政策,直接導致依賴美國進口潤滑油、基礎油及添加劑的企業成本飆升,而后殼牌、??松梨?、福斯、天津日石、馬石油國際、嘉實多等石油公司陸續發布漲價通知。這也意味著,全球化工產業鏈企業將面臨挑戰,涂料化工企業也可能會面臨供應鏈中斷的不穩定風險。
隨著海外龍頭陸續漲價,國內企業的采購困境和成本高壓逐漸顯現出來。外資龍頭企業的產品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較高的轉換成本,中游涂料化工企業在短期內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且在國內企業出口遇到阻礙時,大多數企業的解決方法都是把成本壓力轉移至下游,適度調整價格來適應市場和轉嫁壓力。在這個隊列當中,龍頭企業無疑充當了領頭羊的角色。
揚州實友苯酚價格上調200元/噸執行7100元/噸。
山東瑞星化工尿素最新出廠報價1830元/噸,價格上調30元/噸。
山東東方華龍集團,“華龍逸通”牌道路石油瀝青,基質瀝青日漲50元/噸,限量出售。
……
不難發現,國內的化工企業目前漲勢比較含蓄,并非是成本壓力不大或者對于形勢的發展胸有成竹,更多的是下游市場持續不樂觀,回暖速度較慢,擔心漲價影響訂單量,以及市場占有率會有所減少等顧慮。采購不到原材料,必須高價購買確實是燃眉之急,但如果沒有訂單,原材料擠壓儲存不僅耗時耗力,還有安全隱患。更嚴重的是,下游客戶突然倒閉破產,生產出的產品無法送達,尾款收不回來,也相當于給自己挖了坑。
相較于疫情期間的“黑天鵝”事件,這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頻繁變動,更像是一起“灰犀牛”事件,誰都知道這會帶來影響,但無法推測到底什么時候來,力度和影響究竟有多大。業內人士表示,這場由關稅政策、地緣政治和環保新規引發的化工行業漲價潮,將帶來全球化工供應鏈的重構,這也意味著,在這場市場激動變革當中,需要及時調整,才能在叢林法則中生存發展。
(本文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