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百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廣東、上海、湖北、山東、安徽、河南等23個省份300家生產單位,抽查發現95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產品涉嫌假冒,已交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有18批次產品甲醛含量不合格、3批次產品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總和含量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項中,有88批次為耐洗刷性不合格、28批次產品耐堿性不合格、11批次產品對比率(白色和淺色)不合格、8批次產品低溫穩定性不合格、1批次產品低溫成膜性不合格,這些集中出現的不合格問題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從安全層面看,甲醛含量不合格以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總和含量不合格,對人體健康威脅極大。長期接觸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甲醛環境中,患白血病等嚴重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為環境激素,一旦進入人體,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調節,對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等產生不良影響。
從使用性能角度而言,耐洗刷性不合格,墻面很快就會變得斑駁不堪,大大縮短了墻面裝飾的使用壽命;耐堿性不合格,使得涂料難以抵御墻面基層堿性物質的侵蝕,嚴重影響墻面的美觀度。對比率(白色和淺色)不合格,墻面會顯得灰暗、色澤不均,無法達到預期的裝飾效果。低溫穩定性不合格,不僅影響施工時的涂刷效果,還可能導致成膜質量差,降低墻面的防護性能。低溫成膜性不合格,降低了墻面的防水、防潮等性能。
造成這些不合格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生產企業質量意識淡薄,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選擇價格低廉但質量不達標的乳液、顏料、助劑等,導致涂料的耐洗刷性、附著力等性能下降。或是生產工藝不按照標準規范操作,隨意調整配方比例,簡化生產流程,沒有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致使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太卷,企業被逼著無底線降低成本,至產品質量“崩塌”
眼下涂料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打的稀里嘩啦,一些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在成本控制與質量保障之間難以平衡,加上市場上涂料產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缺乏專業知識,更傾向于關注產品的價格,而非性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低質量產品的存在。讓整個化工涂料行業陷入“卷不是對手就卷死自己”,使整個行業產品質量陷入“塌方式”的惡性循環。但無論是主觀、客觀等何種原因,如果沒能保住質量根基,那么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砸了自己的基本盤,與近些年國家提倡的高質量發展方向也是背道而馳的。而做好了基本質量也并不是一勞永逸,如何與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同研發前進,如何在AI浪潮下借助大數據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如何在綠色發展的大趨勢下降低能耗與排放,如何精準洞察市場動態提前布局新興領域,最終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以技術與質量為雙翼揚帆遠航,都是擺在涂料企業面前不可回避的課題。
(本文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