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灣化學環氧氯丙烷項目的核心原料,粗甘油的穩定供應是項目投產的關鍵。前期,海灣港務董家口液體化工碼頭進行了裝卸設施改建項目,重點對碼頭原乙醇工藝管道及裝卸設施進行改建,連接公共管廊至海灣化學罐區。由于粗甘油粘度較大,與以往輸送的貨種特性不同,僅靠船泵難以將物料有效輸送到10公里外的海灣化學廠區。為此,此次接卸作業創新性地采用中轉泵增壓輸送工藝。這一技術使用不僅縮短原料運輸周期,更降低物流成本,為項目后續高效運行奠定基礎。
為確保首艘粗甘油船靠泊卸貨作業的安全,在靠泊階段,董家口邊檢站、董家口港海關、董家口海事局、青島引航站、董家口調度綜合指揮中心等單位全程高度協同,提供從船舶靠泊計劃精準制定到作業全過程安全監管的強力保障。同時,海灣港務內部設備保障工作被置于突出位置,工程部積極協調機泵廠家、安裝單位,高效完成中轉泵增壓系統配套變頻柜的投用檢測、精細調試及啟動信號測試,并安排技術人員全程現場值守,以便第一時間響應處置設備突發故障;生產運營部挑選操作骨干,對卸貨核心設備(如軟管、管線閥門等)進行全面細致的專項檢查,并對既定卸貨工藝流程進行全流程核查,確保每個操作環節均符合安全規范,多方協作共同構筑堅實的安全屏障,全力確保接卸過程安全順暢。
在粗甘油接卸作業過程中,港方與船方展現出高度的協作精神,配合默契無間。從“海燕”輪穩穩靠泊泊位的那一刻起,到后續管線精準對接、氮氣試壓嚴格把控、啟泵裝卸高效推進,每一個環節都緊密銜接、有條不紊。整個作業流程如行云流水般順暢,較原計劃時間大幅縮短了20%,彰顯出高效的執行力和卓越的組織能力。
“此次接卸粗甘油,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從繁瑣復雜的手續辦理,到細致入微的現場操作,各方協同配合的效率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而且,這還是公司正式投用的第九個貨種,意義非凡。”海灣港務生產運營部部長助理潘洋洋感慨地說道。
粗甘油接卸任務的圓滿成功,無疑是對“前港后廠”模式優越性的生動詮釋和有力證明。作為海灣集團董家口化工園區至關重要的配套碼頭,海灣港務始終秉持創新發展理念,近年來不斷優化貨種結構,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目前,已具備液堿、乙烯、丙烯、LPG等8種危險貨物的接卸能力,為園區內眾多企業的生產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
此次新增粗甘油貨種,將直接服務于海灣化學年產能達22.5萬噸的環氧氯丙烷項目。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有效保障海灣化學環氧氯丙烷項目的原料穩定供應,確保項目生產的高效運行;還將通過優化物流環節、降低運輸成本,顯著提升整個化工園區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未來,海灣港務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優化接卸流程和服務質量,助力打造一個更加高效、協同、可持續發展的化工產業生態圈,為青島市化工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海灣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