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倡議書,指出認為新能源汽車正引領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十分重要,企業不應采取無序“價格戰”,應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針對中汽協發出的這一倡議,工信部迅速作出回應并明確表態。工信部指出,車企之間展開的無序“價格戰”,正是當下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典型寫照。為有效遏制這一不良現象,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深入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以切實維護汽車市場的正常秩序。
近年來,汽車行業內的“內卷式”競爭態勢愈發激烈,企業間的競爭已逐漸偏離理性軌道。早在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已明確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這一突出問題。進入2025年,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更是被正式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這充分彰顯了國家層面對于規范汽車行業競爭秩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對此,業內專家紛紛指出,對于汽車行業而言,當前亟需實現從無序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的根本性轉變。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汽車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而促進整個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創新的產品與服務。
中汽協呼吁
車企遵從公平競爭原則
中汽協在此次的倡議書中發出四點倡議,一是所有企業嚴格遵從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二是優勢企業不為壟斷市場,擠壓其他主體生存空間,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三是企業在依法降價處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不進行誘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和消費者根本利益;四是所有企業應對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自查整改。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占比已經超過40%。當前,行業整體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市場活力持續釋放。中汽協表示,一段時間以來,行業盈利水平下降,以無序“價格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卷式”競爭,是行業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產品售后服務保障、企業創新發展需要持續加大投入,而“價格戰”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把產業發展帶入惡性循環。
近期新一輪“價格戰”引發恐慌。中汽協指出,無序“價格戰”加劇惡性競爭,將進一步擠壓企業利潤空間,進而影響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保障,不僅阻礙行業自身健康發展,也將危害消費者權益,并帶來安全隱患。
實際上,此前中汽協就曾多次呼吁汽車市場應盡快回歸到正常秩序,產業發展不能僅關注銷量增長,更要關注質量提升。2023年中汽協表示,降價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價格戰。價格戰不會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業法則,汽車市場應盡快回歸正常秩序。2024年中汽協又表示,目前部分車企急功近利過度壓低價格,導致行業整體價格下移。如果車企將價格作為最重要的競爭手段,行業將很難健康發展。汽車行業應通過產品質量、性能、技術提升競爭,不能以簡單壓低價格來競爭。
工信部將加大“內卷式”競爭整治
5月31日,針對中汽協發出的“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倡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態,明確表示工信部完全贊同并全力支持這一倡議。該負責人指出,當前車企間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已對汽車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顯著沖擊,嚴重危及行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他強調,工信部積極鼓勵汽車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性價比更高的產品。相比之下,企業間無序的“價格戰”無疑是“內卷式”競爭的典型特征,這種競爭模式不僅不利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還可能對產品質量、性能以及服務水平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埋下安全隱患,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長此以往,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必將逐漸減弱。可以說,在這場“價格戰”中,沒有真正的贏家,更遑論未來。
為此,工信部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對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進行深度優化調整。具體而言,工信部將加強產品一致性抽查工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并視情況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以堅決維護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推動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信部衷心希望企業能夠堅持守正創新、質量為本的原則,通過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努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共同為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汽車行業
應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
車企間頻繁爆發的“價格戰”,正讓汽車行業利潤遭遇大幅“縮水”危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清晰揭示了這一嚴峻現實: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不僅低于整個下游工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更較2023年有所下滑。在這場價格混戰中,汽車行業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接近2000億元,損失之巨令人咋舌。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進一步降至3.9%,遠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6%的平均利潤率。
在這場“價格戰”的沖擊下,汽車經銷商同樣深陷困境。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曾指出,在“價格戰”等外部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汽車經銷商行業正面臨著階段性的巨大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當前部分品牌汽車經銷商的庫存周期已超過2個月,整體庫存水平處于高位。《2024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則進一步揭示了經銷商的艱難處境:2024年度,汽車經銷商盈利比例僅為39.3%,持平比例為19%,而虧損比例竟高達41.7%。新車業務虧損,成為經銷商發展陷入困境的重要推手。受此影響,2024年汽車4S店退網數量達到4419家,4S店規模自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行業生態遭受重創。
更為嚴峻的是,2024年有84.4%的汽車經銷商存在不同程度的價格倒掛現象,即銷售價格低于購進價格,其中60.4%的經銷商價格倒掛幅度超過15%。這一數據無疑揭示了“價格戰”對經銷商利潤空間的嚴重擠壓。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期間,新京報貝殼財經在《兩會大家談|如何整治“內卷式”競爭?》報道中,采訪了廣汽集團、吉利汽車、阿維塔、嵐圖汽車、深藍汽車等多家車企負責人。他們紛紛表達了對“內卷式”競爭的反對態度,認為惡性競爭只會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行業無底線的“內卷”導致了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行業利潤大幅下降,眾多骨干企業陷入虧損,供應商和經銷商也承受著巨大壓力。這種無序競爭導致行業發展失序、生態惡化,嚴重影響了產業轉型進程和長期健康發展。他強調,價格戰雖符合市場規律,但合理有序的價格競爭才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價格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其主因在于國內市場企業和品牌過多、存量競爭激烈、產品趨同。要引導行業走向合理有序競爭、良性競爭,需要綜合施策,推動行業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
對于如何整治“內卷式”競爭,吳松泉提出了具體建議:首先,要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汽車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其次,要建立以彼此賦能、相互成就為核心的新型整零關系,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第三,要采取綜合措施提振國內汽車消費,同時支持企業擴大出口,拓展市場空間;第四,要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自主決策的原則,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來源:貝殼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