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亨斯邁集團宣布,已完成對其歐洲馬來酸酐業務的戰略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公司將關閉位于德國默爾斯(Moers)的馬來酸酐工廠。預計默爾斯工廠的關閉工作將于本季度末完成。
2024年,歐洲馬來酸酐業務的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損失約為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189萬元)。
亨斯邁表示,未來公司計劃通過位于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Pensacola)和路易斯安那州蓋斯馬爾(Geismar)的北美工廠為歐洲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由于德國默爾斯工廠的關閉,亨斯邁預計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計提約7500萬美元的一次性非現金資產減值準備。
今年2月,亨斯邁表示,鑒于持續的市場壓力,正計劃裁員(亨斯邁,裁員!)并開始評估歐洲馬來酸酐業務的戰略選擇,以及關閉下游聚氨酯工廠。
據相關報道,在2024年全年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獲悉,亨斯邁已經關閉或出售了位于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意大利的PU系統工廠,自此次會議宣布關閉位于德國Deggendorf和英國Kings Lynn的工廠。
歐洲化工業正面臨滅絕
據了解,高昂的能源成本、監管負擔過重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歐洲的行業狀況。
亨斯邁CEO曾在相關采訪中表示,歐洲立法并設定了目標,但他們并沒有真正可行的方法來實現這些目標。
除了亨斯邁之外,今年2月英力士發布一則歐洲化學工業正在走向滅亡的聲明。
聲明中顯示,歐洲政府政策導致能源價格高漲和高昂的碳稅賬單,英力士在科隆的工廠天然氣費用比美國高出1億歐元,電費比美國高出4000萬歐元,碳稅賬單正朝著令人震驚的1億歐元上漲。政府的政策是將關閉歐洲所有的石化企業,但由于政府一次又一次未能采取行動,因此包括英力士及其所有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在計劃退出歐洲。
來源:亨斯邁